close

  儘管北京三聯韜奮書店運營成本增加一倍,但夜間與白天的銷售額相當。業內人士認為,其經營模式能否“長線飄紅”還有待觀察
  陳漢辭
  “沒想到四天后會收到李克強總理的回信。”三聯書店總經理樊希安既激動又意外。
  4月18日,樊希安致信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介紹三聯書店創辦北京首家24小時書店(北京三聯韜奮書店)的情況。
  22日,李克強給北京三聯韜奮書店全體員工回信。
  李克強希望三聯韜奮書店把24小時不打烊書店打造成為城市的精神地標,讓不眠燈光陪護守夜讀者潛心前行,引領手不釋卷蔚然成風,讓更多的人從知識中汲取力量。
  23日是世界讀書日,這一天也是北京三聯韜奮書店24小時書店正式掛牌營業的日子,店門口一大早就掛起了鄒韜奮親筆書寫的“竭誠為讀者服務”的牌子。
  24小時不打烊
  “我們還是比較冷靜的。”三聯書店副總經理、三聯韜奮書店總經理張作珍並沒有沉浸在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中。“現在是媒體宣傳的高潮期,24小時書店的運營情況究竟會怎樣,還是要看接下來的平穩期。”張作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在正式掛牌營業之前,該書店已經進行了兩周的試運行。
  樊希安告訴本報記者,運營情況還不錯。儘管成本增加一倍,但夜間銷售額與白天的銷售額相當,有時甚至還會高於白天。
  不過,諸多業內人士認為,“24小時不打烊”的經營模式能否讓傳統書店的銷售“長線飄紅”還有待觀察。
  至於這個考察期會持續多久,三聯韜奮書店的管理層也無法預測。
  “還是要先用心經營……”記者與樊希安的對話不停地被打斷,因為時不時會有讀者詢問“24小時書店”的情況,樊希安一一詳細介紹,每次連距離書店最近的公交與地鐵路線都不落下。
  24小時,書店的燈一直亮著,人流不斷穿梭,7位工作人員倒班連軸轉。
  不過,辛苦還是有“回報”的。
  本報記者瞭解到,沒有24小時營業的時候,三聯韜奮書店一年的營業額是1300萬元,平均每天3萬元左右。而深夜營業的第一個周五晚上,營業額達到了3.5萬元。
  “試營業15天以來的銷售情況是駝峰形式的,周五和周末銷售量激增,白天和晚上的總銷售額為98萬元,白天銷售額共62萬,日均4.13萬,晚上共36萬元,日均2.4萬。現在夜晚的銷售額與以往白天的銷售額大致相當。”樊希安表示。
  事實上,在書店決定24小時不打烊後,業內人士懷疑最多的是,“深夜書房”能否吸引讀者?
  樊希安比較有信心,因為書店的人文、交通環境都不錯。加之國家倡導全民閱讀的大背景,三聯書店實行24小時營業的時機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早在2008年,臺北誠品書店就開始24小時不打烊。如今,這家書店已成為臺北的文化地標之一。
  “深夜書房”的前世今生
  本報記者瞭解到,三聯運營這家24小時書店一年純粹的投入需要200萬元左右,不過,對於三聯韜奮書店而言,這其中100萬會來自國家免稅政策為其增加的收入,另外100萬元是需要三聯書店自己承擔的成本。
  1996年,三聯書店與香港三聯合資成立北京三聯韜奮書店(前身是北京三聯韜奮圖書中心)。
  書店創立最初的一到兩年,收支基本持平,但在接下來的10多年都是虧損。2009年,虧損已達2286萬元,除自身生存難以為繼之外,同時對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社)的利潤也有所影響。
  知情人士稱,在最難的那幾年,書店只是向三聯書店交些象徵性的租金,也就10萬元左右。
  2009年年中,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醞釀整體上市,北京三聯韜奮圖書中心作為北京三聯書店的一部分被打包到上市公司中。根據上市需要,2010年,北京三聯韜奮圖書中心進行改製,香港三聯退出後,三聯書店成為獨家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店名也更名為北京三聯韜奮書店有限公司。
  改製後的書店進行現代企業化的管理,同時,書店將二樓出租出去,這樣就有了每月幾十萬的純利。
  2011年,書店終轉虧為盈。
  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三聯韜奮書店全年銷售額達1100萬元,同比增長10.29%,其中網店銷售12萬元,團購增長了130%。
  “深夜”轉型能否成功?
  2011年,三聯韜奮書店轉虧為盈的同一年,擁有17年曆史的北京著名獨立書店風入松貼出了停業通知、上海季風書店也傳出關閉的消息、光合作用書店因資金鏈斷裂暫時關張。
  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十年中,近五成民營書店倒閉。
  隨著數字化大趨勢的來臨,實體書店將會走向何方已成為業界不得不思考的一個現實話題。
  數據顯示,近幾年,隨著文化消費的增加,實體書店圖書銷售仍是增速,保持在20%左右。而目前線上圖書零售占整體圖書零售市場不少於30%的份額,增速在35%以上,每年增加9%的市場份額。
  在線上線下的劇烈碰撞中,三聯韜奮書店“人文社科類”的定位(書店此類圖書占到60%~70%)使其同樣受到衝擊。
  2011年,三聯韜奮書店共賣出36.44萬冊書,但每本書的利潤不到一元。
  儘管在艱難時期,傳統書店仍可以享受一些政策優惠,但轉型的壓力在越變越大。
  中國出版集團給三聯書店的壓力也很大,每年銷售收入和利潤要增長10%以上,這就意味著轉型已成為傳統書店與出版企業的重要任務。
  目前,三聯韜奮書店也有網絡銷售店,但更多是輔助作用,銷售額所占比例非常小。
  相對於數字化平臺的搭建,業內人士認為,核心還在於內容的生產、市場的細分與精準的定位。
  2012年三聯書店恢復鄒韜奮先生在80年前創設的“生活書店”出版品牌,出書範圍包括人文科學著作、文學藝術作品、大眾文化讀物和實用生活知識類圖書。
  社科人文類圖書本身在出版領域所占比例並不高,而三聯書店是此類圖書的重要出版社。據不完全統計,國內一半左右的此類作品出自三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外語系英語教授、學術委員會委員程虹翻譯的四本作品(《低吟的荒野》、《醒來的森林》、《遙遠的房屋》、《心靈的慰藉》)也由其出版。
  “就書店而言,我們想做的是一個文化地標。不過,現在總理突出了‘精神地標’,這個要求就更高了。”張作珍表示。
(原標題:不打烊的“深夜書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duhss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